《李尔王》是莎翁悲剧创作的经典剧本之一,该剧本描写社会矛盾,权力斗争,人生观冲突,画面广阔,分析深刻,既有紧张的剧情,又有睿智的哲理。
李尔国王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大姐贡纳梨,二姐吕甘,小妹科第丽霞。剧情起初李尔因为年事已来不得不把他的军权,皇冠转移给接班人,而能得到这权利的人必须有一个要求就是谁能取得李尔欢心。贡纳梨天生一副能说善道的巧口,自然讨得李尔的喜爱,李尔二话不说把一半的权力交给贡纳梨。二姐吕甘的口才一点也不输给大姐贡纳梨,李尔为之心动,又给了一半权力吕甘。科第丽霞只能真心真意地坦白自己对父亲的忠诚和呵护,这样的真情却被李尔换来虚假并将她配给法兰西国王。
由于两姐妹仍耿耿于怀的是父亲李尔在宫廷中仍然像以前那样有着至上权利,对父亲百般呵责,最后谴责李尔出国。衷心的仆人肯脱一直陪在李尔左右不离不弃,李尔没脸见她的小女儿科第丽霞,然而她的小女儿没怪罪父亲,诚心接纳李尔一起居住。
另一幕就是葛罗斯脱伯爵的两位儿子之间的斗争。大儿子埃特加的母亲是葛罗斯脱明媒正娶的,而小儿子爱特门是葛罗斯脱伯爵叫妓生的,爱特门一直受父亲的不公平对待和众人的歧视,他不断思考同是一个父亲的两个儿子的不同命运,他憎恨他的哥哥埃特加所拥有的一切,并在一个机遇中告诉父亲他哥哥谋反的假讯,当埃特加不再受父亲重视后他流连田地做乞丐儿自得自乐,爱特门的地位也因此攀升。
暴风雨终究是来了,爱特门对他父亲的报复和对权位的不择手段成了文章的导火线。爱特门背后向贡纳梨,吕甘献殷勤,正面向他父亲提出将他哥哥格杀勿论的事,然而在情急错乱中吕甘把葛罗斯脱的眼睛挖去,流浪在外的埃特加重新看见自己的父亲,才知道这是莫大的误会。
故事的最后埃特加挺身指出爱特门的谋权,爱特门在相逼下招供,贡纳梨,吕甘因相互争取爱特门放毒药自杀,爱特门也爱着这两位女人,随着也自杀。科第丽霞被爱特门的下人狠狠勒死,李尔不忍悲痛也自杀了。埃特加把事实告诉父亲葛罗斯脱后,葛罗斯脱承受不了对埃特加的亏待也吐血而死。
悲剧在于人物一个一个死去,安排得很合社会情理。如李尔听信谄媚小人的话而导致这下场,爱特门像贪婪的毒蛇攀更高的权位受到狠狠的制裁,贡纳梨,吕甘婚姻出轨,对丈夫不忠,在那个社会应该受到狠狠拷打。
莎翁的不朽之作看得出他对社会每个层面的故事洞穿,以独特的笔法去还原事实的真相。灵感来自生活,那个社会的黑暗或许正是莎翁笔下悲剧的所在。
评论